【本站訊】5月18日,中國石油大學必威app精装版客服 發展對象培訓班組織開展紅色教育實踐研學,培訓班學員走進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和德國總督府舊址博物館,通過沉浸式學習感悟曆史責任,引導青年學子深入了解中華民族的苦難與抗爭史,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
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以史為鑒,砥礪愛國情懷
下午2時,實踐團隊抵達青島山炮台遺址,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炮台內部,作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曆史見證,它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大、最完整的一戰時期地下軍事設施。隨後參觀了國內唯一全麵展現一戰對中國命運影響的青島一戰遺址博物館,這座麵積近1萬平方米的建築以“和平鴿”為設計意象,象征著對和平的永恒追求。館內藏有1800餘件珍貴文物,包括武器、軍服、報刊、書籍及一戰華工檔案等,通過“德占青島”“日德戰爭”“苦難歸程”三大展區,以場景複原、多媒體互動等形式,全景式呈現了青島自1897年德國強租至1922年主權回歸的滄桑曆程。








在講解員的引導下,發展對象們駐足於“還我青島”主題展區,通過曆史照片、實物展陳及《膠澳租借條約》原件影印件,深刻理解青島主權回歸背後的民族抗爭。一戰期間,14萬華工遠赴歐洲戰場,在極端惡劣條件下參與戰後重建,其貢獻被博物館以“華工豐碑”專題呈現。發展對象吳海生表示:“這些展品讓我意識到,國家主權與民族尊嚴需要每一代人的守護。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更應銘記曆史,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
德國總督府舊址博物館:建築史詩中的家國記憶
下午4時,培訓學員轉場至德國總督府舊址博物館。這座始建於1905年的德式建築,曾為德國總督、日本守備軍司令及民國時期青島市長的官邸,1999年轉型為博物館,2024年升格為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展陳以“城市記憶”為主線,通過建築模型、曆史影像及總督府內部陳設複原,展現青島從殖民地到現代都市的蛻變曆程。





同學們了解到,這座建築不僅見證了德國殖民統治時期的曆史,還經曆了日本占領、民國時期和新中國成立的各個曆史階段。1957年夏,毛澤東主席曾在此下榻並寫成《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一文,還在被稱為金色大廳的大接待室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發展對象李泓先感歎道:站在這個曾經見證過如此多重大曆史事件的建築裏,我仿佛能聽到曆史的回聲,感受到時代變遷的脈搏。
實踐育人:在曆史與現實的交彙中汲取奮進力量
此次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學院結合曆史變遷主題,將曆史教育與專業特色相融合,引導發展對象在參觀中思考“能源安全與國家命運”的深層關聯。返程途中,發展對象們展開熱烈討論。有人從一戰華工的奉獻聯想到當代石油工人的“三老四嚴”作風,有人以總督府建築史為切入點,探討城市規劃中的文化傳承。學院負責老師周曉東總結道:“紅色教育不是簡單的參觀遊覽,而是要通過曆史場景的沉浸式體驗,激發青年學子的使命擔當。希望同學們將今日所見所思轉化為行動力量,在能源報國的征程中書寫青春華章。”
此次紅色教育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跨越時空的精神對話,更是一堂生動的黨性修養課。中國石油大學必威app精装版客服 將持續深化實踐育人模式,以紅色資源為紐帶,引領青年學子在曆史回響中堅定理想信念,在時代浪潮中勇擔強國使命。




理論授課
本次實踐研學是必威app精装版客服 發展對象培訓班課程之一,本次發展對象培訓班課程包括集中授課、影像教學、自主學習、實踐教學、分組彙報等環節。在集中授課環節,邀請了地學院黨委書記牛慶瑋,學校紀委監督檢查室主任李健,正處級組組員張樂勇,馬克思主義學院解曉燕和劉繼高老師為學員開講;在影像教學環節,組織學員集體觀看了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大學生網絡黨校、國家幹部網絡學院部分教學內容;在本次實踐之後,還將組織學員分組現場彙報,進一步幫助發展對象端正入黨動機、提升思想理論水平。(攝影:崔躍鍾、李泓先、林豐鍇)